南京企业网站制作:你好,我是南京软月互动的小森。
先问你一个问题:想拓展一个新城市的业务,便捷的方式是什么?
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:去当地开设一家分公司。但这就像一场豪赌,你要承担高昂的租金、人力成本和未知的市场风险。
有没有一种更轻、更巧的模式?
今天,我想和你分享一个软月的故事。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,从未想过业务能触及619公里外的济南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没有在济南设立传统的直营分部,而是通过一种“深度合作”的方式,与当地的伙伴并肩作战了整整12年。
这个故事的背后,藏着一个关于商业联盟的深刻道理,我称之为——“拼图式链接”。
第一幕:山穷水尽,网络世界的“弱连接”
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说起。那时的软月,还不是一家网站建设公司。我们一头扎在自建B2C电商平台的浪潮里,梦想着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神话。
结果呢?两次融资流产,项目举步维艰。我和刚从东大毕业就跟着我的合伙人阿乐,站在了悬崖边上。人脉?资源?一概没有。我们就像两座孤岛,漂浮在创业的汪洋里。
怎么办?自救。
那正是互联网创业社区最火热的年代,各种创业门户、SNS平台层出不穷。我们在上面看别人的分享,也分享自己的思考。就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,我们建立了很多“弱连接”。
其中一个网友,就是现在济南团队的负责人——我们称他为“苏哥”。
当时,我们和苏哥只是点头之交。彼此业务方向不同,几乎没有交集。这种“弱连接”,在很多人看来,是无效社交。但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,你永远不知道,哪一根看似无用的线,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把你从深渊里拉出来。
第二幕:柳暗花明,一个“引路人”的出现
转机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。
同样是通过那个创业者平台,我们认识了一位浙江的“肖姐”。她是一位业务能力极强的销售猛人,刚刚从一家网络公司辞职创业。她有客户资源,但缺一个靠谱的技术开发团队。
而我们,恰好空有一身技术,却找不到方向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能力互补”。双方一拍即合,我们开始承接肖姐的外包业务,以一种两地协作的模式,暂时活了下来。
但做外包,终究是为他人做嫁衣。到了2011年初,我和阿乐都意识到,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营业务。于是,我们正式决定,将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作为我们的新航道。
得益于之前做电商运营的经验,我们把电商的营销打法用在了建站业务上,效果出奇的好,业务迎来了一波小高峰。
也就在这时,那根与济南苏哥的“弱连接”,开始发出微光。
第三幕:拼图咬合,从“能力互补”到“模式互补”
苏哥的团队在济南也遇到了瓶颈。
他们是做行业定制软件开发的,这种业务有两个痛点:
项目周期长,回款慢:一个高度定制的软件,开发、沟通、修改,耗时耗力。更要命的是,甲方领导一换,项目就可能停滞。
业务模式重:软件开发重逻辑、重流程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相比之下,网站开发短平快,模式更轻,现金流也更健康。
苏哥团队有强大的本地商务能力和软件项目管理经验,但被“重模式”拖住了脚步。
而我们南京团队,有成熟的网站开发技术和互联网营销经验,但缺乏向外地拓展的根基。
你看,这块拼图是不是清晰起来了?
南京软月,提供“武器库”:成熟的技术体系、品牌信誉和高效的互联网营销打法。
济南团队,担当“地面部队”:深耕本地的商务网络、服务能力和客户信任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能力互补”了,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“模式互补”。我们和苏哥的团队,就像两块形状完美的拼图,一旦咬合,就能构成一幅更完整的商业版图。
于是,我们敲定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:软月进行品牌授权,提供全面的技术和后方支持;济南团队则作为独立的合作伙伴,专注本地的业务开拓与客户服务。 我们不是上下级,而是背靠背的战友。
信任,是跨越619公里的粘合剂
两地合作,最难的是什么?是信任。
从2011年合作至今,我们与济南伙伴的联盟之所以能如此愉快和稳固,核心只有两个字:人品。我们始终把“服务好客户”放在第一位,而不是计较各自的得失。
因为这种模式,济南团队可以轻装上阵,不必为技术团队的组建和维护烦恼;而南京软月,也以一种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方式,成功辐射了外地市场。这是一种双赢。
今年,是软月与济南伙伴携手同行的第12个年头。
回过头看,这段跨越619公里的缘分,没有一步是在我们最初的规划里的。它始于网络世界里一个微弱的“连接”,被一次次的“偶然”推动,最终由深度的“信任”粘合成一种创新的商业联盟。
所以,朋友们,别总想着单打独斗,也别局限于“开分公司”的重模式。多去创造“连接”,多去探索“联盟”吧。 因为你事业版图上最重要的一块拼图,可能就在下一个意想不到的转角处,等着与你握手。
我是小森,下次再聊聊别的故事。